晋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保存完整的古城堡数量多、档次优、知名度高。分布在沁河流域中段的古堡建筑群,地跨沁水、阳城、泽州三县,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古堡群”。据考证仅20公里的沁河两岸遍布的古堡就达到54座之多,保存完好的有10余座,这些古堡形制独特,依山而建,气势恢宏,功能齐全,文物价值极高,许多遗存在国内具有垄断性,是我市发展全域旅游的优质资源。 沁河古堡的价值认定及资源优势具体如下。一是军事防御功能突出。古堡群的蜂窝城墙、藏兵洞、看家楼堪称民间军事防御工程的顶峰之作。二是文物价值高。明天官王国光的故里上庄村有全国现存最早的元代古居;皇城相府的午亭山村是集官宦府第、文人故居、地方民居为一体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是明清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砥洎城被专家认为是建筑史上稀缺的实物资料;还有被誉为“中国北方乡村第一明代古城堡”的湘峪古堡、“中华古民居建筑艺术绝品”的柳氏民居和被誉为“中国乡村第一城”的郭峪古堡等。三是人文资源丰富。阳城县明清之际“书馨四溢、旌旗一树”的13个诗书世家中,这里就占到了7个。当地流传的民谚有“郭峪三庄上下伏,秀才举人两千五”,不仅是秀才举人多,进士也是层出不穷。坪上的刘东星,郭壁的韩范,窦庄的张氏父子,湘峪的孙家兄弟,砥洎城一城三进士,屯城一门三进士,皇城陈氏一门九进士,郭峪一村十五进士。还有着名的康熙老师陈廷敬、明代尚书王国光等。四是建筑特色中西合璧,兼具江南风格。湘峪村高达5层的镜面式住宅,是目前中国北方保存最好的明代高层民居建筑,耳房高出正房一层的“双插花院”吸取了西方建筑的特点,在明代以前的中国建筑中很少见到。上庄的中西合璧式建筑极富个性,是阎锡山的秘书樊次枫的故居。再加上古堡主人多在江南为官经商,古堡建筑又或多或少带有江南风格。 沁河古堡的历史文化价值及旅游开发前景,多年来,在众多民间有识之士的持续推动下,也得到了官方的认可。2016年6月,由市旅游文物局牵头,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承办的《晋城市沁河古堡群保护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2017年4月,阳城县启动了沁河流域古堡古村落文物密集区保护利用暨古堡民居申遗工作。 但是,该规划编制完成一年多来,实施效果并不明显,沁河古堡不但没有得到进一步开发,连沁河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生态治理。由阳城县牵头的申遗工作,更应该举全市之力,整合全市各县区的古堡资源,并将沁河古堡作为重点整体进行申遗,力争“十三五”期间将我市打造为国内知名的古堡旅游目的地,助力我市的全域旅游工程。 为此,建议: 一、应成立晋城市古堡申遗暨打造国内知名古堡旅游目的地工作领导组,领导组由文化、旅游、住建、六县区政府等相关单位部门构成,领导组既要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又要加强联系,齐抓共管,还要列出工作计划和目标,将沁河古堡作为重点,联合六县区的所有古堡整体进行申遗。 二、六县区的古堡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开发主体之前,首先要做好各种基础性的保护工作。凡是具有一定文物价值,暂时还没申请各级文保单位的古堡,要由当地政府出面积极申请相应级别的文保单位,主动争取上级的各种文物维修保护资金。凡是古堡所在村(镇),暂时不是各级传统古村落、历史文化名村(镇)的,应邀请住建部门的专家进行摸底调研,具有申报资格的,应积极进行申报,尽全力争取上级各项补助资金。在时下全国正在开展旅游厕所革命的大好契机下,地方政府要和旅游部门积极对接,争取国家层面的补助资金,高标准改建新建古堡内的旅游厕所。 三、古堡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体现各自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避免出现旅游产品雷同、同质化竞争现象。 四、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双管齐下,加大晋城古堡的宣传力度,扩大晋城古堡的知名度。具体可以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旅游推荐会,拍摄微电影,申请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古堡资源等形式。(民盟晋城市委会 王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