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以四块地改革为驱动,以产业振兴为首要任务,以农民增收为根本目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乡村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乡村发展活力不断激发,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显着提升。
农村美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现在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家里有了水冲厕所,能洗上热水澡,孩子们从城里回来生活更方便了。”家住阳城县北留镇杏王村的72岁村民延广胜对当前的生活十分满意,尤其是家里装了暖气后,生活发生了更大变化。
初冬时节,走进阳城县北留镇杏王村,只见白墙黛瓦的民居分布在丘陵间,干净整齐的道路连接着村户,秋收的玉米堆满庭院,还有那不经意间流露着幸福笑容的村民……“人居环境整治可算是干到咱老百姓心坎上了,谁不想着住的地方干干净净的啊。”看着如今干净整洁的村庄,正在村文化广场闲聊的村民七嘴八舌地说道。
与杏王村一样,走在乡间田野,全市广大乡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脏乱差”的景象一去不复回,尽显“干净、整洁、有序”的风貌。
五年来,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民生活得更舒心,我市启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累计投入财政资金7.88亿元,先后在35个乡镇121个行政村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97%,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配套率超过96%,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建成3个国家级卫生乡镇、42个省级卫生乡镇、455个省级卫生村;评选出200个村庄清洁行动先进村、35个最美乡村,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形成了“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格局,“清洁村庄”比例达到了93.5%;“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百里丹河等沿线村庄整治成效明显……
农民富 四块地改革助力增收致富
“你看,这个就是我们去年改造的高端民宿。当时一共改造了3个院子。今年夏天对外营业,非常受欢迎。”丈河村村党支部书记石爱国指着名为“竹林院”的民宿向记者介绍。
丈河村位于陵川县附城镇东南20公里处,全村有518户1401人,耕地291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先天优势。然而地处山区,土地始终是制约发展的最大因素。“村里旅游资源丰富,可是基础设施差,接待条件也上不去,游客来了就只看个山,最多再吃个午饭就走了。”石爱国说,留不下游客,乡村旅游如何做大做强?
为了加快发展,2019年,丈河村对其自然村里进掌村实施整村搬迁,将村民从深山中搬出来,并引进山西耕读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一方面将村内约400亩土地进行流转,发展特色种植;另一方面将村内闲置的67处宅基地收回,发展民宿。
说起现在的生活,从山上搬下来的村民赵河山高兴不已,“搬迁搬出来新生活。我把家里的3亩地都流转给了公司,人解放出来了,就去公司打打零工、春天去山上摘摘连翘,一年下来能收入一万五六千块钱!”
土地是农民的根,只有用活用足土地,才能实现“三农”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在高平市野川镇,通过盘活林地、宅基地、农村建设用地、承包地,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种植,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在泽州县大阳镇,村民们把古民居整体入股大阳景区,将闲置土地资源“变废为宝”,实现由农民向股民的转变,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让广大农民走上增收致富的金光大道……
五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关于盘活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的实施办法》《关于在全市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四块地改革”大潮。截至目前,全市流转土地面积32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14.5%;土地经营权入股专业合作社27家,入股面积8138.16亩;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共5798.2亩;采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等措施和指标交易办法盘活8450.4亩,入市完成68宗2740.07亩;林权抵押贷款实施了2个项目,共贷款授信1300万元,获批贷款200万元。大批的农村闲置土地被盘活,从死资源变“活”资产,激发了乡村经济新活力,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农业强 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现在国家教育部门明确规定把劳动实践作为中小学生课程之一,‘教育+旅游’的研学基地,未来一定大有作为。”站在沁水县下沃泉村中心广场前,村党支部书记刘李斌兴奋地向记者说。
2018年,下沃泉村通过实施“沃泉小镇”项目,确立了以研学基地建设为抓手,在村里修建“古村文化”亲子教育、“西山画廊”避暑体验、“百姓农场”亲子体验和“智慧动带”亲子游乐等项目,探索出了一条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截至目前,下沃泉村已经接待前来参观学习6000余人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被确定为晋城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实践基地,市、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实践基地和沁水县中小学研学教育基地。
近年来,借助全省唯一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整市推进试点的契机,我市出台《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整市推进实施方案》《关于我市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中有关问题的把握》《2020年全市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农林文旅康五种业态,创新实践,一大批特色小镇、特色村、特色项目落地见效,探索出一条多业态融合、多主体融合、多要素融合模式路径。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实施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项目达到了315个,其中建设农林文旅康产业发展类试点项目50个,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类试点项目2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康养人家(农家乐)30个,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历史文化名村8个,森林康养基地(特色小镇、特色村)10个,打造30家“太行人家”,建设20个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村,不断引深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晋城模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眺望更远的未来,晋城“三农”在新赛道上,正阔步迈向乡村振兴!(撰稿:李亚琴 赵玉芳 袁帅)
责任编辑: 张娅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