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的重要指示,按照省委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要求,践行“六化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谋划、全域推进,在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思路,狠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号工程”,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因势利导攒厚集体家底,谱写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坚持党建引领
高站位组织推动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党建先行
市第八次党代会上,我市提出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的目标,明确“发展集体经济”是“聚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市委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构建起“市统筹、县组织、乡推动、村落实”四级联动体系,坚持党建引领,高站位组织推动,把党的领导贯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始终,把增强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首要性、基础性、引领性工程来抓,全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的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科学谋划,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绘好“路线图”。
制定了《农村集体经济三年发展规划(2022-2024年)》,完善太行一号、沁河丹河“一环两带”和城郊综合服务区、特优农业供给区、文旅康养发展区“三区”布局;
出台了全市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1条,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展途径、主要举措和组织保障;
完成太行一号文旅康养示范带、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丹沁两河沿线治理示范带和环城水系清水复流工程“四大牵引性工程”规划编制,整体谋划推进,构建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规划体系。
机制保障,创造性推动落实。
·强化项目推进
重大项目采取“指挥部+公司”方式,市级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项目公司等以市场化方式推进。
·分类督导考核
将发展集体经济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评议和县级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乡镇“三农”考核,分类分考、跟踪问效。
·注重奖励激励
每年拿出5000万元,对集体经济“标杆村”和贡献突出人员进行奖励,并将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与村干部待遇报酬挂钩。
同时,我市还坚持市场化思维,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金融资本,撬动社会资金,整合涉农资产,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多渠道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难题。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助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8月17日,一场特殊的开班仪式在沁水县嘉峰镇尉迟村举行。来自该县各乡镇的农经系统干部职工以及182个行政村会计共计240人在这里接受培训。
据介绍,这240人是尉迟村通过整合全镇古堡文化、文旅康养、技能培训等资源,探索以党建联盟助推文化增收新模式的首批客人。标志着尉迟村以村办股份经济合作社担任法人领办的“山西树理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具备了接待能力,正式开门迎客。
尉迟村是人民作家赵树理的故乡,虽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响亮的文化品牌,但近年来却抱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中,尉迟村以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领办“树理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完善吃、住、学、娱等配套服务;与长畛村、窦庄村、郭壁村组建“党建联盟”,成立了“嘉合兴”联合党总支,整合4个村的资源,打造“特色文化产业体验模式”。
“这是新模式下第一笔收入,可以为我们村集体增收4万余元。”尉迟村党支部书记马洁说,“未来,我们一定会端好‘金饭碗’,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同尉迟村一样,嘉峰镇18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领办成立专业合作社(公司)24个。
“2021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总规模达到5000余万元,平均每村277万元,百万元以上村占到83%,居民人均收入2.6万元,这为先行探索百里沁河共同富裕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沁水县副县长、嘉峰镇党委书记李鑫杰说。
今年,镇政府将会同全镇18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成立沁水县嘉合兴商贸股份有限公司,紧紧围绕生态农业、文化品牌、企业服务三个板块,负责统筹整合资产资源,统筹调配市场要素,统筹规划项目运营,着眼打造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示范区。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鼓励村集体依托可支配的资源、资产、资金,由党组织领办创办土地、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文旅康养、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农民专业合作社,走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道路,目前,已引导490个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同时,由乡镇(街道)主导、村参与,探索成立6个乡级联合社,这些合作社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产业带动”“劳务创收”“村企联营”“村村抱团”等多元化发展途径,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头雁”带动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发展集体经济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陵川县营盘村党支部书记李正科就是“领头雁”的典型代表。
李正科大学毕业后在太原打拼多年,开餐馆、做销售,靠着一股吃苦耐劳的韧劲,从白手起家发展到成立自己的公司。凭借自身多年打拼积累的资金、丰富的管理经验、敏锐的商业思维,他将发展目光投向了广阔农村。2021年接到古郊乡党委的诚挚邀请后,李正科主动返乡,在村“两委”换届中高票当选营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营盘村位于王莽岭景区核心地带,怎样实现景村共建的发展目标是摆在李正科面前的一大难题!
李正科借助王莽岭景区整治提升工程
将村内11间集体闲置房进行整体拆除,个人筹资620万元开办高端民宿酒店,同时与汲好水、岭东2个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整合包括营盘村在内的共计150万元壮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统一入股民宿酒店;
积极盘活村集体100余亩各类闲散林地、建设用地、旧宅基地,通过转租王莽岭景区项目建设单位,村集体年租金收入达到59万元;
为了让每一位村民都能就地、就近有事干、有钱赚,李正科紧盯王莽岭景区用工需求,帮助村内20多名村民,在景区文秘、保洁、司机、门岗等岗位实现就业,月均增收3000多元。
2021年,营盘村集体收入从之前的不足10万元,增加到120万元。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需要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
近年来,我市坚持选育并重,通过选派、招录、引才等方式,吸引1724名35岁以下、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到村任职;回引3948名致富能手、产业带头人返村任职;组织新任农村干部赴山东、浙江、江苏等地跟班实训,提高能力素质,增强带富能力,构建了“头雁带动、群雁齐飞”的人才矩阵,让干事创业“尖刀力量”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最大增量”。
创新党建模式
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今年6月24日,由泽州县晋耕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牵头,整合本镇从事农机服务的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和21个农机大户组成的北义城镇农机党支部正式成立了。
“北义城镇是农业大镇。近年来,我们依托小米、红薯的优良种植传统和近年来兴起的蔬菜种植产业,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探索成立薯米产业党支部和果蔬产业党支部,探索出一条‘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新路径。为深化党组织牵引作用,北义城镇在薯米、果蔬产业支部基础上,推动产业链向深度和广度延伸,成立了北义城镇农机党支部,实现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泽州县委副书记、北义城镇党委书记张峻豪道出了成立产业支部的原因。
北义城镇农机党支部采取“支部+服务中心+合作社+分片区作业”的发展模式,有计划、有重点、分片区对全镇的所有农机户和28个行政村的老百姓开展服务。目前,农机党支部共有各类大型农机主机30余台、作业机具50余台,可实现对全镇3万余亩耕地的作业覆盖。
“支部制定出台了派工服务制度、惠民利民制度、年检服务制度、免费上门维修、免服务费保养和定期培训制度等一系列为民服务制度,能够满足不同农户、不同作物、不同环节对服务方式的个性化需求。”农机党支部书记刘晋生说。
农机党支部成立正值今年“三夏”抢收的关键时期,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先后出动各类农机器具800余台次,不仅为北义城镇300多户小麦种植户提供高质量服务,同时还为周边乡镇巴公、高都、高平市河西等地提供夏收服务,夏收面积达到3万余亩,得到了种植户的一致好评。这仅仅是我市创新党建模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基层党建模式,优化组织设置,突出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原则,以“村村联建、村企联建、产业联建、城乡联建”等为路径,跨区域创建党建联盟和党建共同体,先期培树组织联建示范典型20个,推动强弱互补、资源共享、抱团发展。
据统计,目前,全市1552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970个村突破30万元,332个村超过100万元……一幅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美丽画卷正在凤城大地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 张娅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