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只知道,律师是帮人打官司的,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在法律框架内,为当事人谋求利益最大化。
可大家不知道,律师也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已经从单纯的打官司渗透到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
这是党和国家赋予的重任。党的二十大报告 “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愿景,为律师参与社会治理绘制了一张清晰蓝图。
理想之旗领航向,人间正道开新篇。全市722名律师,紧扣时代脉搏,找准发展方向,御“法”乘风,融入社会治理的“蓝海”,照亮正义之路,辐射晋城的每一寸土地。
政府的“防火墙”
2022年9月22日,我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聘任仪式举行,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市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石云峰向20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颁发聘书。这20名专家,不乏律界精英,他们的职责是参与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论证、重大风险防控、重大矛盾纠纷调处、重大信访案件化解。
这表明,律师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目前,全市168家政府、职能部门聘请了法律顾问,律师参与了95%以上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扮演了“安全网”和“防火墙”的角色。
市律师行业党委专职副书记孙泽江说:“每个单位的项目审批表上,签字格的第一格都是留给法律顾问的。也就是说,单位的决策事项首先要听取律师意见,重大事项由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避免‘法盲’决策。目的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提升政府的行政规范能力和权力边界意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一个案件只能帮助一个或几个当事人,而一个好的法律条款却能让更多的人受益。基于此,律师被列为晋城地方立法的全程参与者。《晋城市沁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晋城市停车场管理条例》《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的出台,都有律师的声音,他们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委托,从法律层面组织参与立法论证,对已经实施的地方法规的成效进行评估,查漏补缺,提出修改建议,保障立良法立善法。
如今,律师的服务范畴不断拓展,领导接访、领导下访、信访协调、突发事件善后等,律师贴身“陪护”,用专业力量提供制度性解决方案,效果事半功倍。
企业的“护航者”
“130万元要不回来的话,我这样的小企业就可能倒闭。”
说这话的是泽州县一家保温材料厂的杨经理。杨经理给我市一施工单位供货,对方结算时给了一张江苏南通一个公司130万元的承兑汇票。可汇票到期后,杨经理却取不出钱来。原因是对方公司出了问题,左推右挡,半年都没有支付。
到保温材料厂普法的泽州律师事务所律师主动代理了杨经理的案子,向南通法院立案起诉。随后,他们千方百计与对方沟通,在云法庭上据理力争,终于为保温材料厂讨回了130万元的本金和利息。
市场经济需要律师,社会治理离不开律师。因为律师最懂法律,也最懂得如何规避法律风险。
凭借法律浸润的先天优势,我市律师团队开进企业,搞“法治体检”,帮助企业查找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升防范风险的能力。把“企业有事找上门”变为“律师服务送上门”。据统计,全市律师每年服务企业数百余家,涉及员工上千人,涉及总标的额上千万元。晋邦大酒店的重组,是律师团队参与的经典案例,堪称服务企业的典范。
社会的“稳定器”
一个6岁的小男孩被石碑砸伤了脚,家长徐某三番五次找村委会、找镇政府、找文物管理部门,要求赔偿。
驻村法律顾问李律师到村里走访,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原来,徐某的孩子和村里的几个小孩推石碑玩,嬉闹之间,石碑倒地,砸伤了孩子的脚。这个石碑是庙前的石碑,地方政府和文物部门虽然有管理责任,但孩子的家长也有监护不到位的责任,所以,徐某要求政府和文物部门承担全部赔偿,显然是不合法的。
据此,李律师向徐某讲清了各自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居中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了赔偿协议。徐某对此十分感激。
这是村居法律顾问的作用,他们在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开展法律服务,第一时间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释法明理,引导群众依法反映诉求,理性维护权益;他们为村里的合同审查、矛盾纠纷调解、征地拆迁、土地流转、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提供法律服务,成为社会矛盾解决的参与者、协调者、预防者,打通了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法律顾问深耕农村,拉近了律师与村民的关系,得到村委和村民的支持。市律师协会会长常建瑜说,驻村(社区)法律顾问扮演了“政策宣传员、纠纷调解员、法律咨询员、争议仲裁员”的角色。他们是社会的“稳定器”,党群的“好纽带”。
2017年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以来,全市1709个村(社区)都配备了法律顾问,350名律师每年入村(社区)服务5000多次,提供法律咨询1万余人次,普法宣传上千场次,重大事项把关200多次,化解重大矛盾纠纷数十起,将法律惠民、法律便民落到了实处。
责任编辑: 靳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