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农村饮水安全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12-30 16:28:30
政协晋城市委员会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关乎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市农村饮水安全水平,市政协把我市农村饮水安全作为2020年重点协商课题之一。2020年8月下旬,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根据市政协常委会工作安排,由武四海副主席带队,组织部分市政协常委、委员,深入六县(市、区),通过现场查看、入户走访、听取汇报、面对面座谈等方式,对我市农村饮水安全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作为重要工作内容,重要民生工程,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大投入,严格管理,有效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生活品质,基本解决了农民群众饮水安全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主要经历了农村饮水解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三个阶段。2000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0多亿元,先后新建、改扩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900多处,受益自然村6000余个,受益人口近190万人,解决了4万余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
(一)领导高度重视,工作措施得力。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纳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兴水惠农,富有成效。主要领导每年重点听取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对相关工作给予充分关注和支持,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二是部门支持配合。有关部门强化组织领导,科学编制规划,细化工作举措,落实工作责任,明确部门职责,夯实工作任务,划定时间节点,强化任务措施,加强协调合作,互相支持配合。三是工作扎实推进。各县(市、区)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工作重点,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强化指导,加强监管,全力推进。
(二)科学规划布局,严把工程质量。一是科学制定规划。坚持有利于利用水源,节约成本,建后管理和向饮水困难区、旅游景区、村镇规划区倾斜的工作思路,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与村镇布局规划、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建设等规划的协调衔接,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编制了我市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规划。二是因地制宜设计。按照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通盘考虑水质水量、水源防护、人口疏密、地貌地理等因素,合理配置水资源,探索打破村界、镇界,集中连片供水。三是强化工程监管。为了建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务部门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严把质量关,认真履行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严明制度,强化监管,对饮水工程所用管材水表进行统一招标,确保建成合格工程、优质工程。
(三)坚持多措并举,加强水源保护。一是严格水源管理。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在一些重点水源地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供水工程管护范围,设立保护标志牌,在集中供水工程管道经过的公路两旁设立安全保护桩。二是做好安全防范。建立水源地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着力提高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能力,及时处置饮用水突发事件。通过安装监控、电动伸缩门、防护栅栏等措施,切实做到人防物防技防三到位,有效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三是开展水质监测。市、县两级都成立了农村饮水水质监测中心,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基本具备了农村饮水安全42项检测项目的检测能力。在将清水引入千家万户的同时,呼应农民群众渴盼已久的方便安全用水愿望,强化对饮用水的安全监测,最大限度确保饮水安全。
(四)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管理机制。一是多种模式并存。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主要采取规模化供水、联村供水、单村供水等三种集中供水管理模式。近年来,在农村饮水安全的公司化经营运作、水厂管理、人员安置、水费收取、工程维护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实践,为实现以水养水,发挥长期效益积累了一些经验。二是完善运行机制。坚持高位推进,分类施策,加大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建卡立档,完善工作台账,对政策落实、工程建设、资金使用、验收交付、运行维护等进行监督管理。三是改善供水水平。通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广大农民群众基本摆脱了祖祖辈辈挑水喝的历史,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收入水平,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
二、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水矛盾仍然突出,有偿用水意识不强。一是用水需求增加。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乡村振兴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步伐加快,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民宿经济蓬勃兴起,用水量在逐年增大,有的地方供水设施超负荷运行。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的是村集体自行管理,有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只解决了水源和输水管网到户的工程,但没有安装计量设施,有的村费用由集体负担,有的村费用由企业负担,村级吃水处于吃“大锅水”的状态,水资源浪费严重,人为造成用水增加,供需矛盾正在加剧。二是可用水源不足。我市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冬春干旱少雨,地表水大幅减少甚至枯竭,有的地方属喀斯特地形区,蓄水固水难,水资源比较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少。河流的主要水量是靠天然雨水的补给,骨干水利工程少,调节能力差。部分供水工程采用山泉溪水作为水源,而山溪泉水普遍缺乏调蓄能力,在枯水季节水量常常不足,甚至出现断水,水量安全得不到保证。近年来,采煤采气导致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位下降,缺水或严重缺水已成事实,建设项目对水资源的影响程度缺乏科学评估,缺乏完善的补偿机制。遇干旱少雨、突发性事件,安全供水难以保障,难以满足长远发展需要,急需寻找新的水源,补充水源不足。三是水商品意识淡薄。有的群众对现行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投资机制等政策知晓率低,缺乏节约用水、水资源有偿使用和水源保护意识,加上农村供水水价较高,对水费收缴有抵触情绪。
(二)基础设施比较脆弱,资金投入压力加大。一是供水管网老化。我市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起步早、发展快,一半以上工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或本世纪初,但受当时条件制约,对后期发展估计不足,部分饮水工程规划不够合理,建设标准不高,随着用水量大幅增加,原有的供水设计标准和管材质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管材老化,漏损率高,水压下降,有的地方发生供水水量不足、供水管网破裂、水表爆表等现象。二是供水规模偏小。我市有的农村饮水工程水源以地表径流和小泉小水为主,受降水量和地理因素的影响较大,供水规模较小。有的按照行政区划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存在各自为战现象,跨市域、县域范围的骨干水源和水网工程不多,不利于饮水安全工程的规模化发展,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不利于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良性运转。三是供水成本较高。由于村级经济普遍薄弱,随着物价水平不断上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不断增高。有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于农户居住分散,供水管线长,取水扬程高,致使供水成本高,供水价格高,老百姓负担较重,水厂运行较为困难。
(三)监测能力有待提升,水源保护亟待加强。一是信息建设滞后。我市地形、地势情况复杂,供水工程分布范围广,管道压差大,有的地方供水管网爆管和漏损严重。没有建立起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地处偏远的供水设施及深埋地下的输配水管网全靠人工巡查巡检,管理维护难度大、成本高,供水全流程管理较为粗放,不能实现对水质实时、全面、直观的监测。二是监测难度较大。农村饮水工程比较分散,取水点多,水质水量不稳定,水源环境变化大,管理能力不足,职能部门开展例行监测工作难度较大。三是保护措施不够。单村供水模式,水源点多面广,管护能力差,没有备用水源,缺乏突发水污染应急处置机制。有的村使用的是石灰岩岩溶地下水,总硬度和硫酸盐等指标值较高,饮水质量堪忧。有的地方随意排放生活、生产污水和乱倒垃圾,存在水源污染隐患。
(四)体制机制创新不够,管理水平需要提高。一是体制尚需完善。农村供水管理改革区域不平衡,发展不同步,水务管理体制一体化进程缓慢,多头管水,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效率不高,规划难以统一、配置难以优化,严重制约了水资源的开发、节约和保护,急需大力推进水务管理体制一体化,强化对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体制创新,建立 “更高效、更合理、更顺畅”的现代农村供水管理体制。二是机制需要创新。农村饮水工程以保障农民群众生活和生产用水为目标,以提供优质的供水服务为宗旨,既属公益事业,又有市场属性。运营管理中,在合理水价补偿机制,财政补贴、电价优惠、税费惠免投入机制,运行管理维护机制,风险控制和应急处置机制,采煤采气水资源补偿机制等方面,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三是维护管理不够。饮水工程后期管理不规范,设施维护不及时,目前,我市大多数农村饮水工程由村民小组委托村民管理,有的村民业务能力不足,待遇不高,管理服务意识淡薄,管理水平低,服务跟不上,停水、无水现象时有发生,影响群众生产生活。集中供水工程相对分散,管线较长,安全设施简陋,安保手段落后,一旦出现水源性污染和人为破坏,造成的后果无法估量,随着新的集中供水工程相继投入运行,管理维护任务将越来越重。
三、对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建议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三篇光辉文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村饮水安全的决策部署,按照巩固成果、稳步提升的原则,结合脱贫攻坚、推进新型城镇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等工作,健全机制,统筹兼顾,分类指导,落实责任,为在新赛道上开创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大工作力度。一要强化思想认识。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发展面临的形势,对农村饮水安全事业发展进行再认识、再提高。用新的理念提升工作质量,用完善的政策促进工作开展,用法律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用有效的机制巩固工作成果,更加扎实地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形成全市上下高度重视,齐心协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的良好氛围。二要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增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实方案、细化措施、精准发力,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和落实主体责任,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程,保持高位推动,层层传导压力。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严格考评办法,加强督导检查,强化责任约束,相互密切配合,形成科学考核的激励机制。三要强化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政策宣传,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介对安全用水、节约用水、有偿用水等知识进行普及宣传,引导和改变传统用水方式,树立水商品意识,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水资源忧患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饮用水安全意识,努力营造爱护供水设施、节约用水的良好氛围。大力推行用水收费制度,逐步形成农村饮水工程良性运行和自我滚动发展新格局。
(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供水能力。一要加快提质改造。加快构建“供水一体化”格局,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质改造。通过改造整合或实施管网延伸,加快老旧管网改造,减少管网漏损。加强对在建工程的指导,统一设计标准和管材要求,对于那些因管道老化无法降低漏损率的村庄,优先立项实施管网改造。对边远地区、地形不利的地方,实施单户饮水工程,提高安全意识,解决因地势、地形和气候影响水量不足的问题。超前谋划,把供水和排水结合起来,在有条件的村庄安装排水管道,完善排水系统,减少水源污染,改善优化农村水环境。二要扩大供水规模。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较为单一,容易受到极端干旱气候影响。规模化集中供水方式有利于保障工程水质,有利于水源地保护,有利于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最佳选择,也是国家和省极力提倡的供水模式。充分挖掘利用大型、骨干供水工程的潜力,扩大供水范围,提高供水能力,加快建设金村供水工程、张峰水库供水工程、东双脑水库提水工程,提高大型、骨干水源的利用率。关注分散供水用户,这些用户大多分布在边山峪口,山高路远、工程建设投资大、效益低,丰水年分可以饮用小泉小水,干旱年份水利抗旱服务队要及时拉水送水,保障农民群众用水。三要加大投入力度。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经营管理专业化”的要求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争取国省项目投资,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拓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融资渠道,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挖掘开发的潜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饮水供水。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从资金、税收、用电、土地等方面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支持力度,满足更多困难群众的用水需求。
(三)加快信息建设,强化保护监管。一要打造智慧水务。针对我市农村供水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在创新上破难题,在落实上求突破,在责任上求担当,全力打造智慧水务,助推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制定建设发展规划,抓好顶层设计,建设智慧平台。建设智慧化监控平台,为每个标准化水厂安装智能监控系统,与相应管理员手机远程连接,水厂实现无需值守。建设智慧制水平台,为水厂安装全自动制水水质水量控制系统、全自动加药系统、全自动水质消毒系统,制水操作时只需定期备足药剂即可,有效化解人员不足、消毒不科学、不及时等问题。建设智慧缴费平台,群众可以在手机上了解用水情况、查询账单、在线报修报装,通过微信、支付宝可完成缴费。通过互联网将各水厂运行维护平台和监控平台上的数据进行收集,远程查看各供水点的运行情况,对水质、水量、安防等数据进行远程监测,实现对农村饮水水质实时、全面、直观监测,信息共享,实现更加精细和动态管理,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自动化建设。二要加强水源保护。依法划定水源保护区,明确保护范围,完善水源地保护区及其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水源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保护好水源地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加大对水源保护的执法检查力度,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强化社会监督,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常态化管理。在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水质良好区域建立应急备用水源地,一旦发生突发性污染事件,及时启动应急备用水源地,保证群众饮用水供应。有节制地、合理地开采利用地下水,避免因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水质污染等问题。三要强化监测监管。逐步完善水质监测体系建设,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消除农村面源污染,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完善水质卫生常规监测制度,健全水质卫生监测体系,建立农村水质状况档案,建立监测数据报告制度和通报制度,坚持水质定期取样检测,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及时公开检测数据。健全供水安全责任制,对检查不合格的供水单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查处,并督促限期整改,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监管水平。
(四)用足用活政策,积极创新发展。一要完善水务体制。深化农村安全用水体制改革,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快水务一体化进程,完善以宏观规划为核心、以专项规划为基础的规划体系,适应市场运行机制的投资体系与价格体系,统一水政执法的水法规制度体系,在水资源保护、治理与开发、利用、配置、节约等方面实行统筹规划,统一调度,明确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统一管理农村供水工作,制定供水工程管理的政策、办法,加强对饮水安全工程的指导和监督,逐步建立水务统一管理,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权威、高效、协调的管理体制。二要健全管理机制。健全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机制,明确产权,落实责任,坚持建管并重,促进良性发展,完善落实饮水安全工程有关财政补贴、电价优惠、税费惠免等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农村饮水水价改革,实施差别化水价政策,逐步建立能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水成本、符合市场导向的水价形成机制。逐步解决城乡水价不平衡问题,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定价、适当补贴的办法,合理确定工程水价和最终水价。创新水费收取方式,加大水费征收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改善供水和计量设备,使水费收取逐步实现计量收费。发挥群众的管护主体作用,利用“一事一议”等形式,积极引导群众投工投劳,使群众参与到日常管理工作,形成“谁受益、谁管理”的长效机制。做好供水设施设备的日常巡查检修,加强供水突发事件的风险控制和应急处置力度。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人才管理,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出台相关政策,按照“专业化管理、企业化运营”的要求,成立维修养护服务队,或者委托有专业能力的社会力量提供服务,实现维修管护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高效化。建立合理的采煤采气水资源补偿机制,对采煤采气企业进行严格监督管理,防止过度开采破坏地下水资源。三要超前科学谋划。对农村饮水安全情况开展调查评估,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制定农村饮水“十四五”发展规划,使其更具前瞻性。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发展规划编制和建设工作的指导,坚持因地制宜,集中供水,降低成本的工作思路,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与镇村布局、乡村振兴等规划的协调衔接,科学规划。根据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供水方式,科学规划和建设骨干水库、村镇取水点、村镇备用水源及污水处理等,使农村饮水安全得到科学发展。扶持水源水质好、产能大的供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其辐射延伸供水能力。对人口较多,水源水量充沛,地形、管理、供水成本等条件适宜的地方,结合发展规划,打破行政区划,统筹考虑区域供水整体发展,建设跨县跨镇联片集中供水工程,促进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晋城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电话:(0356)2198401
地址: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2层